该功能规定,每个小程序账号仅支持配置最多20个域名;每个域名仅支持绑定最多20个小程序;每个小程序一年内最多支持修改域名50次,同时小程序可关联公众号提升至500个。
对这一举措,可能普通用户关注度并不高,因为大部分用户主要还是使用微信的基础功能,公众号也好,小程序也罢,对很多人确实有些“功能过剩”的感觉。但对小程序需求方来说,此举却可以大大优化小程序的开发效率,降低小程序的开发成本,对推动小程序数量级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小程序的生态完善之后,又必然会推动微信整个生态体系的规模化发展,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微信将解决APP和Web的鸿沟问题
首先说一下基于微信框架之下APP和Web的差异。在产品上,Web上能做的小程序中大部分都能做,小程序上能做的,Web上不一定能做。营销上,Web 能用到的入口,除了朋友圈以外,小程序都可以用,小程序能用到的若干入口,Web不能用。所以,如何有效整合APP与Web的优势,成为微信探索的重点。
据介绍,开发者登陆小程序后台配置业务域名,即可实现小程序内嵌网页。此后,用户可以从小程序直接进入到内嵌网页,同时也支持用户从内嵌网页返回小程序。也就是说,小程序和线上H5已经完全打通,这解决了微信平台上APP和Web的鸿沟问题。
微信之父张小龙曾经说过,好的产品是“用完即走”,对这一观点,罗胖在《时间的朋友》的演讲中表示不太认同——“微信是用不完的,你怎么能相信张小龙的话呢?”但如果落实到小程序上,张小龙的观点却很有道理。当初微信推小程序的目的,就是为了降低在微信平台上开发APP的复杂度,同时让APP能更方便地分享,所以,即便小程序本质是APP,但它却非常小、非常轻,且无需安装,无需卸载,不会造成微信过于臃肿的局面,也不会给用户增加使用上的复杂度。
其实微信小程序也并非这种模式的开山鼻祖,比其更早的是百度轻应用,二者的理念和模式基本一致。但核心的问题在于,微信在用户规模、用户使用粘度、分享与传播、衍生应用覆盖等层面具有极大的优势,所以微信小程序比百度轻应用更成功。
现如今,微信小程序在拥有一定规模的情况下,开放内嵌网页功能,对开发者无疑多了一个选择,以往当H5网站建立好以后,他们还需要重新开发微信小程序,但现在直接将H5嵌入到小程序中,就可以生成一个新的小程序,其好处不言而喻。
微信对内容生态有更深层次的考量
小程序可关联公众号提升至500个,这一点反映出微信在内容生态的打法上有了一些变化。众所周知,公众号、朋友圈是微信的两大内容平台,但是公众号近年来打开率呈明显下滑态势。前段时间,有媒体爆料微信订阅号可能改信息流,说明微信有意通过信息流去提升公众号的打开率。但这显然还不够,如果能进一步通过小程序去激活公众号的打开率,这不失为明智之举。所以这一次小程序可关联公众号数量大幅提升,也算是为公众号提供了更广阔的传播载体。
还有一点,小程序可以装入其他Web,这意味着什么呢?现在很多内容型网站、自媒体都开发了独立的APP来做内容,它们在微信上是很难分享和传播的。在小程序开放内嵌网页后,内容型网站可以快速的定制属于自己的小程序,用小程序来装网站的内容,从而更利于在微信上分享传播。
如果这一模式成熟,等于微信又多了一个构建内容生态的利器。要知道,微信打造内容平台对飚的是今日头条这种级别的对手。在这种背景下,由小程序出马承载更多的内容,是非常合适的,对于提升内容规模、提高内容访问量都有巨大的价值。
微信这盘棋,腾讯越下越大
如果再上升到更高的高度来看,微信这盘棋,腾讯的趋势是越下越大。最早微信立足于社交,后来做微信朋友圈,公众号,在内容上可以和微博以及其他自媒体平台一较高下。做了微信支付以后,在线下的覆盖已经超越了支付宝,并且围绕微信支付所衍生的业务也不少。但微信由此也陷入了越来越臃肿的争议,毕竟提升程序的流畅性和用户体验,比盲目的做加法更重要。
不过,小程序的出现或许能让微信彻底解决这一矛盾。微信要做大的平台和生态,就必须容纳更多的东西。但这些东西未必是用户时刻需要的,所以,张小龙说用完就走,就是这个意思。需要的时候,你可以很快的去获取,而用完就走,也不会给程序的正常运行造成太大的负担。现在我们可以将小程序理解为一个容器,它可以容纳的东西五花八门,而且在分享和传播上拥有同样的高效特性,却不会给微信造成太大的负担。在这种情况下,未来腾讯不排除进一步挖掘小程序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