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一,腾讯正式上线微信小程序,引发全民狂欢。
但发布后,对小程序的态度伴随着质疑声回归冷静:
罗辑思维宣布停止「得到小程序Plus」
部分基金公司的小程序被证监会叫停;
今日头条lite小程序「间歇性」暂停服务。
这款被评为「向iPhone致敬」的产品,究竟该去该留?以轻应用为卖点的小程序适合怎样的互动场景?能带来多少商业价值?带着各行各业对小程序普遍的期许和疑问,猫眼金经与一众互联网人士以及投资人深入交流,揭晓小程序的正确打开方式:
小程序需要基于新场景、新用户才能玩转
小程序适合偏重线下,线上操作简易的商户
小程序的目的是提高效率,而非干掉APP
小程序不存在流量红利和先发优势
小程序或许只是一个营销推广入口
小程序目前仍欠缺商业性
正文
“小程序是一种不需要下载、安装即可使用的应用,它实现了触手可及的梦想,用户扫一扫或者搜一下就能打开应用,也实现了用完即走的理念,用户不用安装太多应用,应用随处可用,但又无需安装卸载。”
这是张小龙这样定义的小程序。微信不做小程序入口、不做小程序商店,小程序没有订阅、不能推送、不能分享到朋友圈、不能做游戏、不能做微信搜索优化。一言以蔽之,以前那套积累流量,拿流量换钱的套路在小程序里行不通。小程序希望解决问题,创造价值,但这个价值一定不是流量的价值。
微信小程序9号上线以来便刷爆了朋友圈,大家争相进行测试体验。根据相关第三方数据统计,已入驻的小程序已经超过了200个。微信之后,支付宝也宣布杀入了战局。
然而,升温的同时伴随着争议:
小程序出来后,第一批先遣小分队看到了新商机 。有的摸到了一两块石头,有的则战死沙场。
小程序发布当天,得到APP联合创始人快刀青衣发了一条朋友圈,大概意思是仅在1月9日当天通过他手中的小程序注册费用就花费了1200元。这一条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同,为小程序“付学费”的人并不在少数。
与此同时,做小程序生意的第三方也想抓住这一机会。火速移动创始人赵九州从小程序的开发和管理平台切入,在它的网站上,已经有十几套小程序的开发模版,客户可以免费生成小程序,当然也可以定制更高级的定制功能,不过就是需要“付费”,这恰恰成为了他们的新商机。
同样就在微信隔壁办公的互联网公司爱范儿,更是一直关注并加大对小程序的投入筹码———做小程序的商店和入口。此外,一些中介平台诞生,希望帮创业者找到程序员,从中提取佣金。
不过遗憾的是,这种热情并未得到持续。以得到APP推出的小程序为例,在上线的第四天就自动关闭了。其官方给出的解释称,“本想做一个轻量级叫早服务,但过程中发现技术难题无法攻克。加之创业团队开发资源有限,所以不再投入精力做小程序了。”据了解,像该公司选择暂停小程序的做法并非个案。
并不是所有场景都适合小程序。小程序将更加偏重于线下,且线上功能简洁的商户。
翻看目前的小程序,大多数都是其所属公司和产品在APP或者PC网站的样子。以购物网站为例,玩物志是瞄准中产的电商平台,其页面设计与不少的购物网站颇为相似。
京东的改变相对较大,小程序的首页只有一个搜索按钮,虽然这被不少互联网评论人认为不符合思路,但能看得出京东是在希望用小程序与电商做出区别———购物A PP的体验已经非常优化,没必要让用户通过微信,点击三四次到达小程序界面购物。
与购物场景相像,绝大多数人也不看好用它来做新闻资讯阅读类产品,以最先一批上线小程序的今日头条为例,虽然页面跟APP相似,但已然没有了今日头条最为核心的算法优势。
对此梧桐树资本创始合伙人童玮亮向猫眼金经分析,对于偏重线下、在线上不用复杂操作的商户,小程序是挺有价值的,既降低了商户开发难度,又让用户少装低频APP;但要替代APP,尤其是那些功能复杂、偏重线上能力的产品,显然不太现实。就像以内容为主的微信订阅号,同样对用户的复杂应用不多。
金种子创投基金创始合伙人雷中辉认为,重型应用和使用场景较多的行业,不适合用小程序来做,但是小程序对那些很快就使用完成并不影响用户核心使用场景(聊天、刷朋友圈)的应用会有一定的便利性,至于用户的习惯如何建立,还需要时间去检验。另外,小程序如果没有大的入口,也会阻碍它的发展和使用的量级。
小程序的“商业套路”在哪里?
接下来,划重点
听听业内人士们的看法
火速移动创始人赵九州
基于新场景、新用户才能玩转
小程序本质上是一个工具,最重要的核心价值是连接线下,不是用来替换A pp。市面上看到的小程序,无一例外都是定个票、查个天气、汇率换算这些有的没的小玩意,其实没多少意义,或者说它做出来没有商业价值。
归根到底,小程序要做线下,它不是一个获客的销售工具,它是帮你做现有客户数据运营的一个生产力工具。
阅读资讯类的内容在小程序里面没有前景。不是说小程序不能做,只是订阅号已经做得非常好。它未来的爆发性,一定要和过往的东西不同,有新的场景、新的用户、新的玩法才有可能去爆发。而不是原来流量分发、内容咨询自媒体、倒腾广告流量拿来颠覆旧秩序。
微商做小程序有机会。微商推广每天发二十多次朋友圈,每次九张图,同时手上有600个代理商,每天从他那里拿货给钱都是发红包,来回结算分成,十分低效。而如果应用小程序,我就给他发个小程序,下单后自动结算,提高效率。
对于小程序的商业化,现在还太早。目前来看完全是小程序的开发者在玩票,因为开发者没有做线下的经验,所以思维惯性就是先做纯线上。等到第二阶段,那些企业觉得小程序可以做到什么事情,就进入tob阶段。
戈壁创投合伙人徐晨
多一个营销推广入口
小程序属于场景化、社交化的应用,它的应用门槛比较低,不用花力气教育用户下载,就能到达用户。在我看来,小程序用作营销推广的一个入口,用即时的事件性、话题性来拉动用户。
然而,借小程序拉动流量以后,后续怎么激活用户是个挑战———当小程序多起来以后,单个使用的几率就会降低,可以设想,当朋友推五六个小程序给你,不可能全部都打开。更何况,用户终究要沉淀下来才能产生更多商业价值。
因此,小程序并不是作为独立的业务存在,对于商家来说,它更多是一个桥梁,把原先没有装其APP的用户,引导到其独占性和交互性的APP主战场。打个比方,小程序就相当于试听课,让用户快速体验其服务是怎样的,待使用频次增加以后,成为其APP用户。当然,这两者之间能否有效转化,尚待验证。
小程序刚推出,最早一波把它作为营销渠道的人会抢得先机,包括对使用小程序更熟悉一些,前端跟用户的交互上推广成本更低一些,并借此形成一定的口碑,至于后续怎么跟用户保持关系,这点跟APP面临的问题一样。
并且因为小程序的门槛更低,会做小程序的人远超过APP,营销成本也低,可以想见,相互之间的竞争也会更大。但不管怎么样,从营销推广的角度,多一个新工具、多一项服务维度总是好的,不要轻易放过这个机会。
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
商业性欠缺阻碍小程序
小程序是个“鸡肋”,说实话,我看不到它有多少未来。
首先,商家何来动力推小程序。我们梳理商家做线上推广的历程,最早的时候推自己的淘宝店,但大笔砸广告费以后会发现,流量都给了淘宝平台,因为以此推广所吸引的用户不会只访问你的淘宝店,平台上一大堆商家也受益。
到了微信公众号尤其是服务号出现,商家推广卖力多了,因为推公号,商家的第一反应是给自己增粉,尽管间接也给微信带来用户。得益于这种用户积累的价值,商家才有热情到处推公号二维码。
再看小程序,一次交易、买完即走,跟商家持续积累用户的需求相违背,因此在我看来,微信的小程序是缺乏商业思维的。当然,有些商家以为新的互联网红利来了,会在刚开始的时候推一把小程序,但难以有持续的动力。
其次,我们从技术层面看小程序。跟公众号对比,都属于去中心化,都是小商家在用。但开公众号不用技术人员,运营也十分简单,培训一下就能上手。而对于小程序,商家不会做,得花钱找第三方开发,你会发现,现在推小程序的,都是美团、携程这样的大公司,程序员捎带做一款就行,而广大小商家很难跟得上节奏。
最后,我们再看小程序作为营销工具。说实话,现在的用户都讨厌转发纯商业的内容,大家宁可转一篇大气文章,里面优雅地植入商家商品,无论转到朋友圈还是推给朋友都不会引起反感,这种内容电商的模式已经相当成熟,相比之下,小程序用于推广没有多少优势。
猫眼金经 拾叁浩
别用APP商业套路定义小程序
互联网大师凯文凯利曾经非常注重“连接”。小程序在某种程度上是目前最能体现连接的一款产品,比如人与人的连接,人与商品的连接,线上与线下的连接等等。小程序的官方介绍中,更多的体验都是在强调线上与线下的连接,比如点菜等等。
如果这是一款连接的产品,那么,哪些行业更适合做小程序?又如何跟传统行业更好地结合呢?
在微信公开课中,微信列举了“公交”、“航空”、“旅行”、“快递”、“天气”、“健康”等种种类目,微信官方还组织“发现身边的小程序”的活动。其实,这种思路恰恰是苹果AppStore的逻辑。但比起App的开发,小程序将开发门槛极度降低了。
小程序的未来很大,野心也很大。但可以确定的是,未来的爆款和高频一定不是现在市面上小程序的样子。未来蕴藏有多大的可能性?或许更多的需要小程序开发者来揭开答案。
不过另外一个现实问题是,目前小程序的开发者,更多都是技术出身,能对市场和用户有感知的技术工并不多。小程序的未来是属于懂应用场景、用户体验和技术多个纬度跨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