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基地观点,继续思考“小程序”对传媒生态带来的影响和变化:
从发展现状来看,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机遇正在从“用户红利”转向“平台红利”。这一阶段的特征是:随着同质化移动应用平台竞争加剧,用户使用习惯逐步成型,具有高粘着度的平台正在整合、汇流原本碎片化的移动用户使用行为,分散的流量呈现出向少数平台集中汇聚的现象。而一旦达到一定规模,流量本身对于平台的价值加权,就会超过业务功能带来的价值加权。此时单一的功能属性就会束缚平台流量变现能力的拓展,因此运营商往往急于开发或承载更多功能、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最终目标是建立流量的多重变现模式。因此,对于微信而言,上线“小程序”也意味着其运营重心的转移,从主营“社交”、“支付”等功能性业务,转向运营能够实现多重流量变现的综合性业务。
与此同时,在当前的互联网环境下,对于“流量”资源的占据往往意味着对于产业核心环节的掌控。“小程序”的推出,显示出微信“挟用户以令诸侯”的战略野心,其他业务提供商如果想要借助微信平台实现与用户的快速连接,就需要遵守微信制定的游戏规则。因此,假设这一模式实现了对于APP的全面替代,微信其实就掌握了未来“互联网+”行业中的“总开关”。
那么,被寄予厚望的“小程序”会对数字化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首都传媒经济研究基地认为,由于互联网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和产业发展的基础工具,互联网生态结构的调整和变化,会直接或间接地向各个关联层面进行传导,其效果有一个持续释放的过程,短期看来,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显著影响:
一、平台竞争方面:关于“技术同一性”的角逐将日趋激烈
“小程序”与“APP”的替代性竞争,意味着微信和支付宝的业务触角向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的领地延伸。众所周知,当前传媒生态的重要特点之一是表面上终端和应用纷繁复杂,但内在的技术同一性却越来越高,安卓和IOS两大操作系统占据着几乎全部市场,也由此决定了谷歌和苹果两大巨头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江湖地位其实等同于PC互联网时代的微软——通过绝对的技术系统主导力和产业辐射力,决定着移动智能终端产业以其他寄生产业的发展空间。
“小程序”宣传的特点之一是能够帮助企业更加便捷、更低成本地建立移动互联网流量接口,这一价值对于很多中小企业以及尚未在APP领域投入太多开发成本的创业型公司而言无疑颇具吸引力,一旦小程序被这些公司广泛使用,实质上等于大大增强了平台层面信息服务的技术同一性。从而推动微信向传媒生态的上游迁移,有望实现由“应用程序”向“操作系统”的转型,近日有观点认为,未来可能会出现名为“WeChatOS”的操作系统,改变谷歌和苹果的寡头垄断格局。从移动互联网的产业逻辑来看,上述观点并非空穴来风,因为一旦具备了操作系统的强大承载、拓展能力,微信的确可以以此为中心,实现向智能终端和各个产业方向的横向纵向拓展。届时,对于移动互联网未来“技术同一性”的争夺将更为激烈,无论结局如何,由此带来的产业震荡都会持续一个较长的时间周期。
二、市场竞争方面:传统品牌构建路径的瓦解与重构
微信在“小程序”上线时曾提出了“以用户为中心,用完就走,不进行消息推送、不进行流量引导”等开发理念。从表面上来看,这些特点貌似解决了用户硬件空间不足、遭受广告骚扰等痛点,但从另一个维度来思考,却也意味着对于传统商业关系和品牌构建逻辑的破坏。因为传统的品牌构筑基础是重复消费中建立的稳定商业关系,持续性消费行为是企业逐步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忠诚,品牌实质意味着在稳定商业关系中能够带给消费者长期安全感和陪伴体验。
而如果用户习惯了小程序“用后就走、阅后即焚”的品牌接触方式,传统基于稳定的商业关系和品牌构建逻辑必然面临考验,没有了重复消费和长期沟通,品牌也就失去了在消费者心智中植入印象的渠道和机会,长此以往,微信、支付宝等平台的品牌印象会越来越清晰,而大量真正的产品、服务提供商的品牌形象却会越来越模糊,最终遭遇品牌“空心化”危机,为适应这种变化,未来数字空间中的品牌构建路径或许需要经历不断的调整过程,才能最终实现重构。
移动互联网时代,对于流量的占据不但意味着变现的可能,更为重要的是对于用户基础数据资源的积累和占据,“小程序”市场推广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个关键问题就是:用户的各种行为数据应当分别归属于具体的服务提供商,还是全部归属于微信?因为在APP模式下,每个服务提供商对于一个专有APP,由此产生的电子痕迹,自然都被自己所记录和占有,用于数据挖掘和行为分析。这种模式之下,用户数据归属权比较清晰,但数据高度分散造成的“数据孤岛”效应,也使得数据的集中化管理和关联性分析难以实现。
而如果微信通过“小程序”成功吸纳大量服务提供商放弃自制APP的高成本模式,其实就意味着这些机构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也失去了数据归属权。就算后期微信会对这些机构开放与他们相关的用户数据,微信也是这场数据资源争夺战中的最大赢家,因为他自身还拥有海量的用户社交数据、手机数据、终端数据以及位置数据积累,用户使用“小程序”产生的消费行为数据,正好可以与其目前已经占有的数据库进行有效补充,确认同源样本,展开持续性关联分析。这一目标一旦实现,将没有机构能够在数据的全面性上超越微信,相比淘宝、今日头条等互联网劲旅的数据资源特点,微信以社交、消费为基础的强关系用户数据库无疑含金量更高,届时互联网数据资源整体分布结构,或将经历从“数据孤岛”向“数据托拉斯”深刻转变,结局是好是坏,目前或许言之尚早,但可以肯定的有两点,其一,未来数据平台的封闭性将越来越显著;其二,未来消费者将完全“透明化”,通过关联性深度分析所有的媒体使用行为都能够实现立体还原和持续追踪。
借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教授TimWu的观点:信息产业具有“在开放与封闭之间来回摆动”的发展规律,这一规律会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推动信息产业“从自由使用的公共渠道变成被严密控制的企业”。因此,对于“小程序”的思考,我们更倾向于将其视为一次在“开放”和“封闭”两个产业状态之间寻求未来发展方向和产业演进路径的战略性探索,虽然前景晦涩不明,但正是千百次这样的探索,最终决定着未来信息产业“总开关”的归属和更迭。
(作者:王昕博士、首都传媒经济研究基地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