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 年就从计算机专业毕业的他,做到嵌入式电信系统,直到 07 年加入腾讯,开始走进互联网行业,从事互联网产品的研发工作。
在腾讯,他从传统的互联网时代一直做到移动互联网时代,从网媒事业群最初ITTL平台的建设开始,主导过亿级WEB产品的开发,并在OMG和SNG两次负责从零开始组建移动开发团队。
作为技术出身的他,对于产品却有异乎寻常的兴趣和关注,从10年南非世界杯开始,对于自己所参与的项目,他都能跟搭档的产品经理很好的沟通和交流,并给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他叫秦鹏飞,是有着 8 年腾讯经历的老企鹅,2015 年 10 月离职发起专注于藏地自助旅行的产品——西行客,并获得200万人民币的种子轮融资。
西行客在2016年春节发布,在进藏旅行者中有着不错的口碑,但是由于在内容和线下投入了过高的成本,同时无法精准地找到自己的目标用户群体,因此陷入用户增长缓慢的困境。截至目前总注册用户不足十万,而剩余的资金不足以支撑到找到用户快速增长的突破口,公司不得已面临着转型。
这次不成功的创业经历并非毫无收获,他发现好几次自己的用户,包括客栈老板、俱乐部的负责人,甚至是一些游客在使用了西行客产品之后,都在咨询是否可以帮他们开发属于他们自己的产品,至少这说明他们对西行客团队的产品技术能力是非常认可的,同时互联网的产品技术服务的市场确实很大,在资本市场遇冷的情况下,这种现金流比较健康的业务不失为一种稳妥的选择。
就在转型选择的关口,一件足以改变将来几年移动互联网生态的事情发生了,想必大家现在都已经知道了,传闻已久的微信应用号正式宣布内测,命名为小程序。
一个新生态的出现,必将产生大量的技术需求,这让团队坚定了转型的方向,接受南极圈的孵化,成立程序加项目,发挥团队的产品技术优势,做一个专业的互联网技术服务提供商,并在一段时间内专注在小程序的技术服务。
下面是南极圈记者的采访实录:
记者:小程序1月9号就要正式对外发布了,作为一直关注小程序的创业者,你对小程序有什么看法呢?
秦:从整个软件行业来看,太远古的暂且不提,离现在以及我们中国人都太远,只看近代的话,应该说已经经历过三代了。
第一代是以金山为代表的第一代PC软件,第二代是以BAT和个人站长、博客为代表的互联网时代,第三代就是大家都熟悉的移动互联网时代。
每一个时代相对上一个时代都有非常明显的变化,第二代对第一代是网络化,从单机到BS架构,开始形成人与人、人与信息、人与服务之间的连接;第三代对第二代是移动化,开始提供基于地理位置的信息,重力感应、随时拍照等。
个人认为,如果微信的态度足够开放的话,必将开启中国软件行业的第四个时代,即小程序时代。这个时代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开发成本急遽降低,不需安装,即来即用,用完就走。
看起来是不是跟互联网时代很像?确实有一定的相似度,而且我觉得小程序的模式才是移动互联网本来应该的样子,而不是之前需要同时开发android和iOS两个客户端,复杂而且成本高昂。
只是小程序是基于微信这样一个超级社交app,而微信提供了一套标准的组件和规范,因此开发起来会更有效率,同时其社交特性注定了小程序的传播效率要高得多,二维码的存在也让小程序的入口不再局限于线上。这些特性引发的结果就是未来小程序的数量和覆盖的人群和场景必将大大超过互联网时代。
如果要给小程序一个slogan的话,我觉得是“小程序,大未来”,如果要给这个未来设定一个期限的话,我希望是“一万年”。这里腾讯的同学是不是应该给点掌声啊 :)
记者:那你们在小程序的研发方面做了什么样的技术储备?
秦:技术分前端和后端,后端的技术跟之前做APP和网站没什么两样,就是腾讯内部提倡的“海量之道”那一套。至于小程序端的开发,微信有一套自己的开发工具和组件库,但总体来说从web前端开发转型会更容易一些,毕竟小程序的很多技术都是基于web的。
不过对于我们这种多年开发经验的老司机来说,小程序的学习成本还是相当低的,至少比当年学习iOS和android开发的成本要低很多,主要是因为小程序的“小”,提供的能力有限,因此复杂程度也比较低。
我们从小程序的文档出来的时候就开始做准备了,目前整个团队都在学习并在从事小程序的开发工作,微信已经开放的所有能力基本都有在尝试,也已经做了3款自己的小程序。
记者:能简单介绍一下你们的三款小程序吗?
秦:我们做的第一款小程序叫做「一自驾」,就是用来查看我们西行客项目制作的自驾攻略,纯粹是为了学习小程序开发用的,没打算将来大面积推广。
第二款小程序叫做「店夹」,就是店铺收藏夹的意思,这款小程序是希望为线下商家提供解决方案的,当前是在餐饮行业做尝试,后续也会从餐饮行业扩展到景区、住宿、活动预定等其它的服务类目,通过对商家单独开发部署收取服务费,该项目已经在部分餐厅体验试用。另外,为了快速建立自己的推广渠道,目前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第三个小程序小城圈上面。
现在我想重点说一下「小城圈」。在第一个问题我们提到过,其实小程序时代跟互联网时代有一定的类似之处,在互联网时代除了我们熟悉的BAT、三个门户等巨头外,最多的站点是什么呢?是众多的个人站点。
这些个人站点大部分都是基于discuz、wordpress等论坛框架去搭建的。那小城圈其实就是一个更适合移动场景的、门槛更低的、加强型的discuz。
「更适合移动」指的是用户产生的内容更像朋友圈以图片为主、文字为辅、后面还可以加上语音、视频等手机更容易产生的内容;
「门槛更低」是因为我们只需要像创建一个QQ群一样,填写一些信息就可以拥有一个可以完全自主运营的社区,而不是像discuz一样还需要自己懂代码,购买服务器去部署;
「加强型」是因为我们后面还希望增加更丰富的功能模块去给用户选择使用,比如活动、电商等模块,让社区电商的运营者可以专注在自己擅长的社区运营和商品或者服务的提供上,把产品和技术的完全事情交给我们即可。
记者:小城圈跟朋友圈和微博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小城圈在内容的产生和展示上更像是朋友圈和微博的结合体,提供话题,发布图文、评论和点赞的功能,但是在关系链逻辑上是完全不同的。朋友圈中你的领导、同学、朋友、微商都在一起,但小城圈中他们可以分别从属于不同的圈子。
另外内容的隐私管理也不同,朋友圈需要好友才能看到,在小城圈只要大家属于一个圈子就可以看到。
跟微博的区别更明显,全世界只有一个微博,你在微博上发的内容对任何人都是可见的,当然由于人太多,可能任何人都不会关注你发的内容的。而小城圈等于是有无数个微博,只有同在一个圈子里的人才可以互相看得到,而进入圈子可以由圈主决定是否需要审核的,圈子里的人之间的相关性要比微博强很多。
(小城圈的小程序界面)
记者:那看起来小城圈是你们现在最重点的产品,如果以这个产品为主打的话,未来的盈利模式是怎么样的?
秦:最直接的盈利模式就是会员和增值服务费,当然我对用户始终的态度就是首批支持我们的用户我们会非常感激,未来所有的增值服务都会对他们的免费的。
用户量大了之后广告、社会化电商的资金沉淀都能产生营收。再说,因为微信小程序包大小1M的限制,我们能提供的标准化的服务是有限制的,所以肯定不能满足所有社区运营者的需求,因此会有部分运营者会有定制开发、单独部署的需求,这部分业务是可以收费并带来稳定现金流的。而微信刚刚发布的版本也验证了我们之前的想法,小程序是可以跟公众号直接跳转的,也就意味着为商家或者企业单独部署的市场是非常大的。
记者:那你觉得小城圈未来的使用场景是怎么样的呢?
秦:生活其实就是圈子。“一座城市、一个圈子、一群朋友”,这是小城圈的slogan。我们希望小城圈就是真实的圈子在线上的一个反映。她可以是亲朋好友、同学同事圈,也可以是因共同的爱好而产生的兴趣圈。
举两个最典型的场景吧。XX市的电视台创建一个XX生活的圈子并运营,在播放节目的时候屏幕上出现该圈子的二维码,关注可以在这个圈子里面通过节目相关话题互动。因为这个圈子里所有的人和内容都是跟XX市相关的,进入过这个圈子的人就很容易留下来,讨论下小城每日的八卦、雾霾、生活方式等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对电视台或者当地政府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了解民生,获取素材的工具。
另一个场景是某订阅号的运营者,有很好的内容生产能力,粉丝数也不少,但自媒体经过几年的发展,整体内容的质量是在慢慢下降的,而重复性的内容也在增多。其实这种现象一点都不奇怪,因为优质的内容素材是在不断的减少的,比如说一个推荐书的自媒体,第一年的时候可以推荐全球历史上最优质的那一类书籍,到第二年的时候就只能推荐次优或者专业性更强的书了,那第三年、第四年后呢?由于存量优质素材的减少以及自媒体数量的增加,所有人对增量优质素材都是饥渴的,因此一旦出现就必然会全都扑上去,内容就必然会大量重复了。
要想摆脱这种困境,只靠内容是无解的,社区则会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因为讨论是永远不会枯竭的,一句“php是世界上最好的语言”都能讨论上一年又一年,而且社区网友产生的内容同时也会成为内容的素材。所以如果订阅号的经营者通过二维码的方式,将订阅号的粉丝逐渐都转化为自营圈子的粉丝,将粉丝从单向的读者变成社区双向的互动,这样必将摆脱当前的困境,大幅延长生命周期,时机成熟时加入相关商品和服务的出售也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