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初张小龙的公开演讲,到9月份“应用号”内测,再到前几天张小龙晒出手机桌面,微信小程序尚未面世就已然红透互联网圈子。的确,从红包功能到公众号、订阅号,再到朋友圈推广,微信的每一次动作都牵动着互联网人的神经,每一次创新都透露出不小的野心,那么这次预热了近一年的小程序,又会颠覆谁的江湖地位?
微信的野心
如果你还把微信定位为一个普通APP就太天真了,哪怕在前面加上“超级”这一定语。
微信的野心早就不限于此,它要搭建的是一个平台,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江湖,用现在时髦一点的话来说,就是创建一个生态。
“微信OS”,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词汇了,微信一步一步走向操作系统的心思,人尽皆知。2011年1月,iPhone还在乔布斯手里,尚未沦为“街机”,智能手机刚刚起步,微信1.0版本诞生了,仿佛是生来便要承担移动互联网取代移动通信的使命,人们渐渐不再发短信,而是改为发微信,这第一次,微信抢了短信的市场。
随后,靠着与QQ同根生的优势,再加入语音对讲、“摇一摇”等功能,抢占社交市场便不在话下。
2012年,微信推出了朋友圈功能,与测试了近三年的微博一同巩固了社交的江湖地位,而当时的人人网(校内网)、开心网还在享受着PC端“末日的狂欢”,也许谁都没有料到这个没有五花八门功能的微信才是真的押中了未来社交的发展方向。
2013年8月,这一次被微信盯上的是支付功能。马云尚未实现他做了许久的社交梦,而张小龙早已把战场摆在了支付宝的家门口。
随后就是订阅号、公众号,微信引领了新一轮的内容创业大潮,这一次它抢夺的是微博建立起来的“大V江湖”,新的平台诞生了,大V们不得不在拥有更大用户基础的微信上开辟分战场,甚至抛弃旧的根据地。
一个清晰的事实是,在这个技术迭代加速的移动互联时代,微信,正在朝着超级APP的方向一路狂奔。微信正在变成手机中一个连接器,人与人的连接、人与服务的连接、人与信息的连接、人与商品的连接……
对于用户来说,未来的微信究竟是什么,或者说,对于“微信之父”张小龙来说,他理想中的微信,最终是什么样的?在微信开机界面中,是一个面对蓝色星球的孤独背影,所有人都知道这个背影,这就是张小龙。他的社交理念,或源自孤独,或源自深层次审视自己的渴望。
早在三年前,张小龙在接受采访时曾谈到微信是什么:“你如何使用微信,决定了微信对你而言到底是什么。”或许,这也能从侧面反映他对微信成为一切抱有的期待。
微信怎样才能成为一切?抢,看起来是微信这五年来的主旋律。抢市场、抢平台,互联网人眼睁睁看着在各个领域打下的江山被微信一一夺去,而微信倚仗的利剑就是庞大的用户基础。
截至2016年第二季度,微信公布的月活用户数达到8.06亿,早已把同根生的兄弟QQ踩在脚下。所以微信才有底气一步一步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生态系统,毕竟互联网时代谁掌握着用户量谁就有话语权,在这方面微信占据绝对的优势。
所以,小程序还未出生就已含上金汤匙,这一次微信抢的是开发者,仿佛站在了苹果和安卓的对立面,业内开始猜测微信正在开启从应用程序向操作系统的转变。
事情会如料想的那般腥风血雨吗?或许业内把微信的每一个动作都神化了,微信小程序的诞生改变不了什么,或者说没有如今认为的那般颠覆。
轻应用的入口
那么,对微信小程序究竟该怎样定义?按照张小龙的描述,微信小程序是一种不需要下载安装即可使用的应用,用户扫一扫或者搜一下即可打开应用。
“很多人做微信公众号,而非APP,因为APP推广成本太高。这导致公众号现在更像是媒体化的平台。但我们的本意不是传播内容,我们要提供服务,所以推出了服务号,但服务号也没达到预期。我们在讨论一个新形态,叫‘应用号’。用户关注‘应用号’,就像安装一个APP一样。”张小龙这样说道。
在去年的微信公开课pro版上,张小龙首次提出微信将推出“应用号”,在随后的内测中,“应用号”正式更名“小程序”。
“触手可及”且“用完即走”,是小程序
新金融记者 韩煦 曹晓龙